读创/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黄海旋 薛丽珠 李添奎
(相关资料图)
水是生命之源。古代人在建造规划之时已提前把用水问题想到了,通常将居所选在距离水源非常近的地方,人逐水而居,村依水而建。
深港两地均不乏与水相关的地名,其中包括了“水头”。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水头社区地处大鹏半岛中部,毗邻龙岐湾,是王母河的入海口;而香港元朗锦田水头村则地处新界西北部,位于锦田河流域。
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水头社区王母河畔(林宏松 拍摄)
香港元朗水头村与水尾村路牌,两条村村名均来源于锦田河(叶韵瑜 拍摄)
王母河与锦田河,正是深圳市大鹏新区与香港元朗“水头”地名的起源,也是滋养着河流流域居民的“母亲河”。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王母河,总长9.2千米,是大鹏半岛最大直接入海河流,属大亚湾水系,发源于深圳第五高峰排牙山求水岭,一路向东南流淌。王母河是大鹏的母亲河,孕育出无数秉承着“担道义、忧天下”精神的大鹏儿女。而水头村,是王母河流域建立相对较晚的村庄,史料记载建于清朝。
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水头社区鸟瞰(林宏松 拍摄)
“小时候,村子紧邻沙滩,还有大片的湿地。”大鹏水头的港籍乡亲张金福回忆到,自己小时候最爱在红树林间玩耍,后来因为建盐场,湿地被填平了。沧海桑田间,张金福也逐渐长大。70年代末,张金福不满足于以耕作为主的生活,南下香港谋生。
当时已年近而立的他,到香港的第一份工是在面包房做学徒,说是学徒其实也是杂工,什么都要做,吃住都在店铺。“这份工我只做了一个星期,因为捱唔住!”张金福说,老板是潮州人,一日三餐都喝粥,而他要干的都是力气活,光靠喝粥根本填不饱肚子。后来,他又转行做汽修、餐饮、建筑……餐饮应该是干得最长的工种,因为包吃包住,能让他省下更多的钱,带回大鹏水头老家。
“那时,我真的好悭(粤语,节省之意),在香港从来不到处去,每个月最大的花销就是回乡看望家里人。”因为大鹏水头还有着他的父母、妻子、两个孩子。妻子一个人要照顾四位老少,已是相当艰难,自己能省多一点带回去,他们的日子就好过一点。
张金福一个月只有3天假期都留给了家人。无奈当时回乡之路迢迢,基本上有两个白天花在了路上,“我通常一早从香港出发,过了罗湖关,赶去东门搭下午2点入大鹏的巴士,到家也是傍晚了。”张金福感叹,现在两小时不到,他已从大鹏水头抵达香港,交通与通关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。
张金福一直没有申请妻儿到港,“香港生活压力大,加上孩子们逐渐长大,留在深圳发展更好。”20年前,他退休返乡定居,如今早已是儿孙满堂,安坐家中享受天伦之乐。
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水头村牌坊(王金祥 拍摄)
同样是年近而立到港谋生的陈文广,则选择了到港后不久便申请妻儿过去。“一下子多了三口人,生活压力大了很多。”他说,当时两个孩子只有10岁和6岁,夫妻俩一人打一份工,还要照顾孩子。幸好艰辛已经过去了,夫妻俩近年选择两边轮流居住,“深港两地住得久了,两边都是家”。
在陈文广的印象中,大鹏水头人头脑灵活,六七十年代,除了农耕外,已有开辟不少副业。当时,村里有间砖瓦寮,专门做砖瓦,给人起屋用。还有一家米粉加工厂,“整个大鹏只有两家米粉厂,所以这里的米粉厂生意很好,卖到整个大鹏镇。”陈文广说,记得米粉一斤卖一毛多,那时的人买回来加入猪肉、鱿鱼炒香,拿来当菜配饭吃。
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水头社区王母河碧道(林宏松 拍摄)
生活越过越好,现在米粉早已不再是一道菜,大鹏水头人的头脑灵活却没有变。因为近海,渔民多,大鹏水头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辟出前“市”后店的模式,在海鲜市场买好海鲜再到餐厅加工,这种方式让游客既能尝鲜,又觉得价格划算,逐渐发展到成行成市,衍生出一条“水头海鲜街”。尽管多年过去了,大鹏水头海鲜街仍是不少游客到大鹏半岛品尝海鲜的优选。
香港元朗锦田村庄众多(叶韵瑜 拍摄)
锦田河发源于香港大帽山,是香港发源地第二高的河流,蜿蜒向北,流入后海湾。锦田水头村与邻近水尾村同样因为靠近锦田河而得名。“我经常会去香港锦田水头村行山,帮衬那里的村民买茶果、黄皮叶和凉茶。”大鹏水头的港籍乡亲陈惜芳说,锦田水头村村民很勤劳,手也很巧。
陈惜芳搬到元朗住已有40多年。“我到香港刚好50年。”她与香港的半世纪缘分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,当时的她青春靓丽,尽管只有1米6高,但身材比例非常好,还曾做过一年多的模特。在一次闺蜜的婚礼上,当伴娘的她被一位长辈看中了,“我介绍我侄子给你认识”。见面后,她才发现这位长辈的侄子也来自深圳大鹏,是大鹏大坑村人。
他乡遇同乡本来已经很难得,陈惜芳表示,自己更看重先生的人品,不打麻将、不赌钱,没有不良嗜好。两个年轻人谈了没多久便决定结婚,陈惜芳便跟随丈夫定居元朗。在元朗生活,她做起了美容生意,也兼职做地产经纪,常带客人到锦田水头村看房,“这个地方也叫水头,跟我长大的地方一样,我觉得很有意思”。
香港元朗水头村二帝书院(叶韵瑜 拍摄)
香港锦田水头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。这里的原居民是客家人,其中的邓姓更是整个锦田的望族。邓姓崇文尚武,在水头村建立了一所长春园与二帝书院,都是旧时教书育人的场所。长春园为村内儿童提供武科训练,让其能顺利通过武举考试,此处也是当时整个锦田地区唯一教授武术的地方。而二帝书院建于清道光年间,是一所供奉文昌和关帝的教学场所,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,现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作香港法定古迹之一。
香港元朗水头村长春园(叶韵瑜 拍摄)
“在元朗住久了,很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,还有浓浓的人情味。”陈惜芳说,十多年前开始,也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搬入元朗,他们之所以选择锦田水头村这里的村屋,因为他们喜欢养猫养狗,村屋相对自由,户外也很宽敞,方便遛狗。“因为原来越来越多人搬进来,一层700英尺的村屋月租已从十几年前的五六千元升至现在的1万2左右,翻了一倍。”
“敢消费”“愿消费”的当代年轻人不仅拉动了元朗村屋综合消费,也成为大鹏新区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所瞄准的主力人群。结合《深圳市旅游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大鹏新区提出要在环龙岐湾片区打造成大鹏半岛“中央旅游区”,“十四五”期间初步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——深圳龙岐国际度假湾。
临近环龙岐湾片区的大鹏水头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。
审读:汪蓓 蒋祝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