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湖北日报讯(记者刘畅、通讯员高文杰)长子和次子认为父亲偏心最小的弟弟,对父亲有怨气,拒绝支付赡养费。近日,武汉市新洲区法院旧街人民法庭立足把矛盾化解在一线、化解在基层的理念,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,解开了父子之间、兄弟之间的心结。
王大爷今年85岁,有三个儿子,都已成家立户,且三个儿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。王大爷的小儿子小甲在外省务工,自其母亲去世后,小甲便将王大爷接到身边照顾。近两年来,随着年龄渐大,王大爷萌生了回老家的想法。小甲劝说无效后,便只得将王大爷送回老家。然而,王大爷回到老家后,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对他不闻不问,也不支付任何赡养费用。
无奈之下,2023年3月,王大爷将三个儿子告上了法院,要求他们承担赡养义务,按月支付赡养费及后期的医疗费用。
受案后,承办法官当即来到老人所在的村委会,向村干部了解王大爷的家庭具体情况。经走访调查,承办法官了解到王大爷的三个儿子均有经济来源,给付父亲生活费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负担,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家庭纠纷,兄弟之间、父子之间有了隔阂。
了解到这一情况,承办法官意识到,若硬性判决,固然可以帮王大爷追讨赡养费用,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只有打开双方心结,才能彻底解决王大爷的赡养问题,真正实现案结事了。
为此,承办法官联合司法所、村委会干部,以及“胡新国阳光调解中心”的调解员,多次采取“背靠背”调解、“面对面”劝和的方式,对王大爷的三个儿子开展调解工作。
庭审中,长子和次子向承办法官吐露心声。原来,他们觉得父亲偏心,从小就喜欢小甲,不喜欢他们,总是拿自己的积蓄补贴弟弟,认为父亲应该由弟弟照顾。面对哥哥们的“控诉”,小甲也很委屈,为了让父亲住得舒适,他独自出钱在老家给父亲修建了房屋,并没有找哥哥们帮忙。
面对争执不下的三兄弟,承办法官耐心劝导,释法析理,从告知未履行赡养义务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,到养育之恩、兄弟手足之情等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最终化解了父子之间、兄弟之间的心结。王大爷的三个儿子均表示愿意赡养父亲,每个月给付父亲生活费,并且承诺会多去看望父亲。
法官释法: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:“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,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,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。”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每个成年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,在父母年老时,成年子女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、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。(文中均为化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