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火热的新剧,《爱情而已》,大家看了吗?
不少人都在讨论,说这是一部难得“不悬浮”的都市剧,将现代都市男女的职场、爱情困境描绘地深入人心。
男主宋三川(吴磊饰)与女主梁友安(周雨彤饰)因网球结缘,在工作相处中互生情愫。
(资料图片)
一个,是23岁,有勇气却十分迷茫的替补运动员;
一个,是32岁,有能力却不被重用的俱乐部经理。
来源:《爱情而已》官方微博
相差10岁的姐弟恋,面临着阅历、观念、思维上的差异,却在摩擦中迸溅出火花。
尤其在吴磊的甜蜜攻势下,女主又心动又纠结的样子,戳中了不少观众的内心。
网友坐不住了,直呼:
“女主是不是回避型依恋啊!”
“女主简直世另我啊,一到恋爱就变怂。”
今天我们想和你聊聊:
为什么在爱情敲门时,梁友安会表现出“回避”的症状?
而真正的回避型们,在面对爱情时,又在害怕什么?
正是这种专注又上进的高价值感,使得很多人为他们倾倒。
01 睡完不认账,回避型依恋怎么了?
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
当一段关系正朝着平稳上升的方向推进,关着的心门逐渐敞开,就差最后临门一脚时,对方却跑了!
这不是什么编剧故意制造的冲突矛盾,相反,很真实。
对于有回避特质的人来说,这就是他们的惯常操作。
在昨天刚刚播出的第21集里,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片段。
某天夜晚,宋三川主动亲吻了梁友安,两人在夜色下拥抱,简直甜到不行。
夜晚、月光、拥吻.......氛围烘托到位。
顺其自然的,两人解锁了新场景,体验了一把生命的大和谐。
结果第二天醒来,梁永安恢复“清醒”,理智重新占据上风,对于弟弟的示好,又开始回避。
“昨晚我们是一时放纵,不用对你负责吧?”
来源:《爱情而已》官方微博
明明几个小时前还你侬我侬,一觉起来仿佛擦除记忆,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明明喜欢对方,也很想和对方在一起,但到关键时刻就狠狠推开。
这种欲迎还拒、忽冷忽热的心态,其实早在前几集,就出现过一次。
因为不接受宋三川的好意,梁友安被拉黑。
在断联以后,梁友安不断自我审视,更明白了自己的心意,也向闺蜜吐露内心的恐惧。
她说:
“我害怕,我害怕亲密关系。
我害怕人与人产生了很深的羁绊之后又会突然地断开。”
梁友安单身多年,已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。
爱好、家人、朋友,就像三个锚点,维持着她的稳定与安全感。
一个小10岁的爱慕者的出现,给平静的日常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梁友安在捕捉到内心的悸动后,第一反应不是愉悦,而是恐惧。
来源:《爱情而已》剧照截图
这种想进入关系,却无比担忧、瞻前顾后的表现,和回避型依恋中“恐惧型依恋”的状态很相似。
恐惧型依恋者们,在关系中处于“高回避,高焦虑”的状态。
他们内心,的确渴望一段关系。
并且在初期,甚至会表现得很主动,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,让被追求者感到前所未有的甜蜜。
但作为“纠结症患者”的他们,绝不可能让恋爱一帆风顺。
当对方察觉到他们的示好,也想靠近时,就会像受惊的小兽,赶紧缩回自己的壳里。
既渴望关系,又惧怕正视关系带来的风险和束缚,是恐惧型依恋者们最典型的特征。
担心被抛弃和伤害,摇摆不定、若即若离,甚至给人一种渣男渣女的感觉。
回避型依恋的内心戏,来源:网络
在之前的剧情中,梁友安不止一次向闺蜜提起,她很需要生活的秩序感、安全感。
因此,即使在感性层面对宋三川萌生好感,也会在理性角度反复掂量这段感情的安全性。
如果不能确认,这是一段没压力、有结果的恋爱,他们一般不会轻易进入关系。
在进入关系后,回避型们也不喜欢伴侣非常粘自己,需要大量的独处空间。
来源:pexels
对于他们来说,他人是靠不住的,只有完善自我价值,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所以他们当中,有很多都是工作狂、学霸、高价值选手。
就像剧中的梁友安,是雷厉风行的总裁助理。
即使知道自己做的是“一堆破事儿”,也会尽力当好老板的影子,得力的帮手。
02 回避型依恋,到底在害怕什么?
作为观众,站在第三者视角,我们也许能理解梁友安的担心、恐惧。
但作为关系的另一方,经历了一次次拒绝,最直接的感受其实是:
“你不喜欢我,你不需要我。”
他们会感到很无助,很失落,被回避型们表面的冷漠吓到。
可回避型真的像表面一样坚不可摧,谁也不靠吗?
其实,也许恰恰相反。
回避们的内核其实非常脆弱,甚至怀有“我根本不值得被爱”的信念,很没有安全感。
来源:《爱情而已》剧照截图
这种信念,可能源于他们过往的关系模式,以及原生家庭。
一次在饭桌上,梁友安的妈妈无意中提起,她大学时期曾有过一段长期的恋爱,最后的结果是——
被渣男刺伤,连毕业证书都没拿到。
在和闺蜜的夜聊中,闺蜜劝梁友安打开自己,接受爱情,梁友安回复:
“经历过不好的感情,我才更愿意相信有美好的爱情存在。”
“但我只是不敢相信,这种好事会落在我头上。”
失恋后,梁友安很多年没有再进入亲密关系。
这种极力回避亲密关系的操作,表示她很有可能遭遇了“依恋创伤”。
梁友安的父母很早离异,她和母亲独自生活。
因为对前夫有怨言,母亲总是在她面前说:“女人一个人过,自己管好自己多好”类似的话。
来源:《爱情而已》剧照截图
长时间的“独美”思想的灌溉,加上长大后不顺利的亲密关系经历,使得“不依靠男性”的观念在梁友安心中越扎越深。
依恋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,人们的依恋模式形成于儿时,但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会反过来影响依恋类型。
在现实生活中,回避型依恋们大多会有过这样的遭遇:
看似有疼爱自己的父母,一切物质条件都会得到满足,但是情感层面却得不到照顾,毫无幸福感。
比如:
孩子觉得难过或委屈,找父母哭诉,父母会回答:“为什么别人没事,就你有事。”
父母总是对孩子进行价值评判,惯用:“如果你能表现好,我就更喜欢你。”这样的表达方式,使得孩子非常认为,不优秀就不配被爱。
久而久之,对别人有需求、示弱这件事,就会让他们产生羞耻感。
来源:pexels
遭遇有类似行为模式的伴侣,被冷暴力、断崖分手甚至pua,会反过来强化他们的信念——
依靠别人,后果只会很惨。
因此,回避型是“外强中干”的,看似坚硬冷酷的外壳,是他们应对世界的武器。
透过那层外壳,藏着一个柔软的、瑟瑟发抖的小灵魂。
03 旧的伤口,需要在新的关系中疗愈
豆瓣“回避型依恋”小组中,很多回避型家属都喊着“遇到回避早点逃跑”。
那么回避型们,就没法谈好一段恋爱吗?
其实,并没有那么糟糕。
回避型就像亲密关系中的小学生,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与喜欢,融化他们不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我们总是说:“关系中的伤害,需要回到关系中去治愈。”
对于回避型来说,新的替代性经验,是获得疗愈的最直接方式。
来源:《爱情而已》剧照截图
在宋三川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作为回避型伴侣,最重要的两点特质:
1)、稳定的自我价值感:
在剧中,梁友安不止一次推开宋三川,但宋三川并没有真正放弃,而是饱有耐心,一次次等待。
回避型依恋的伴侣们,需要拥有这样的心态:
对方拒绝我、不联系我,并不是我不够好,我不需要内耗,只需要静静等她回来。
2)、丰富的个人生活:
很多回避型依恋者们的伴侣会抱怨,和他们恋爱与单身没什么两样。
但其实反过来想,和回避型恋爱,你拥有了充分的个人空间。
与其患得患失,不如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
比如宋三川,将他的精力分散在热爱的运动上,而不是时刻想着关系本身,使得他的心态相对稳定。
来源:pexels
但同时,有很多回避型的伴侣会有这样的痛处:
好像都是我在改变,难道需求更高的那一方,就活该妥协吗?
长久的关系,永远是双人舞,在伴侣“稳住”自己的同时,回避本人也需要慢慢调整,学会给对方降温。
要如何做呢?
1)、聊聊“回避”这件事
很多伴侣会在关系初期,对回避的行为摸不着头脑。
那么,作为有回避特质的一方,不妨在刚在一起时,就与伴侣聊聊回避这件事,告诉他们:
“我需要一定的自由和空间,并不是我不爱你。
“只是我担心过于亲密的关系让我产生压力,然后不自觉地退缩,伤害到你。”
没有人喜欢不确定性,给伴侣打个预防针,为后续的磨合做好心理准备。
来源:pexels
2)、建立“情感储蓄罐”,写下伴侣对你的夸奖和支持
回避们在关系中,总是会有“想放弃”的念头,其实还是源于“我不配拥有爱”这样的信念。
可以建立一个“情感储蓄罐”,每当伴侣做了一件让你高兴的事情,记下来,并丢进储蓄罐里。
在回避期,或者怀疑对方的时候可以看看,回忆起对方的那些“好”,有助于建立起积极的心态。
写在最后:
很多有回避特质的朋友感叹,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,真的不适合胆小的人。
可其实,使人们真正无法步入爱情的,不是脆弱本身,而是佯装出的坚强。
爱情中的两个人,就像两个缓慢打开壳的扇贝,逐渐展开坚硬的防御;
露出柔软的部分,也许会发现珍珠一般宝贵的内心。
爱情,是不该被设置条件的。
它也可以是两个有伤痕、有脆弱的人,在爱情来临的时候,相互拥抱支撑。
为了感谢大家的关注,我们准备了一份免费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,限时发放。(私信回复 量表 ,可以获取领取方式哦~)
如果您有情绪压力,原生家庭,婚姻情感,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,需要心理咨询,可以私信和我们详细沟通
作者:清筠
图源:网络
首发:壹点灵心理
专注心理成长,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